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动态
深圳供电局智慧配电站房案例
发布日期:2025-11-05 来源:华为中国政企业务

“配电房”或立于街旁的铁皮房,或置于小区的地下室,它最好的状态就是“大隐于市”。虽然我们经常忽视它的存在,但任谁也知道,是它守护着万家灯火,是它标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轰鸣。


“配电房”有三怕


电力,是城市的命脉。


简单地说,城市电力系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:发电‌、输电、变电‌、配电、用电‌。其中“配电”的责任,就是将高压电转化为低压电,并分配给千家万户使用。具体到“配电房”,它的居住条件甚为艰苦,这也间接导致“配电房”有三怕。


一怕,极端天气。2023年9月7日,深圳突遭特大暴雨。由于当时缺乏实时感知手段,救援人员无法有效掌握险情,抢修与复电一度受阻。


二怕,隐患藏得深。人工巡检频率低、时效差,很多隐患多是在事故发生后才暴漏。况且,人工抄表也费时费力,采集一台机柜中的数据,就要花十几分钟。


三怕,小猫小狗。秋冬季节,小动物们也想找个“家”。它们会通过孔洞进入配电房,依偎在温度较高的电力设备旁过冬,这极容易造成设备短路、绝缘破坏等,严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。


深圳“配电房”有三宝


“一车两人三水壶”就是传统电力巡检模式,最真实的写照。即使在此后,新兴数字技术逐渐融入电力巡检,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——摄像头与传感器不能实现数据联动;远程巡检仍需人工配置每一个预置位;每一台摄像头上线,都要反复跑现场。


直到2023年。


2023年,南方电网联合华为,以及OpenHarmony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,共同推出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——“电力鸿蒙 OS”,其破解了海量电力终端互联互通,以及数据贯通的问题,填补了电力行业没有统一物联网操作系统的空白,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

具体而言。


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电力设备,基于电力鸿蒙提供的统一操作系统平台,可实现即插即用,这大大缩短了设备入网和现场安装调试的时间。更进一步,各类设备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,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,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。这对于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至关重要。


AI也因此开始扎根配电房。


2024年,电力鸿蒙优先在边端场景进行试点。深圳供电局携手华为,率先落地全球首个、最大规模的“AI+鸿蒙”智能配电房方案。依托鸿蒙操作系统的联接,以及“电鸿”摄像头、端侧大模型等先进技术,配电房开始从“封闭孤岛”向“智慧单元”进化。


也是从此,深圳的“配电房”怀揣“三宝”,有了种大隐于市的美。


“鸿蒙底座、物视联动;云边协同、端侧闭环;近场运维、免配开局”就是深圳“配电房”的“三宝”——以“端-边-云”协同架构为核心,深圳供电局通过高清视频采集、光/IP高速传输、边缘AI分析,及云端大数据决策,逐步替代了人工巡检,最终实现了全天候、全要素、全自动的智能巡检。


战时为拳,第一时间汇报险情


例如应对极端天气,“AI+鸿蒙”方案,就凭借“鸿蒙底座”、“物视联动”、“云边协同”、“近场运维”等一系列能力,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。


其实,极端天气并不是小概率事件。相关数据显示:深圳每年受台风影响‌3~5次‌,其中1~2次可能造成严重影响。尽管这属于不可抗力,但市民可不能接受,一遇暴雨就停电、一来台风就停电。


针对于此,“电鸿”摄像头,依托自身搭载的电力鸿蒙系统,可跨系统地联动水浸、烟雾、温湿度、可燃气体、门禁、局部放电等多种传感器,实现实时采集、交叉验证,从源头锁定隐患。


这可是智慧巡检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。


在此之前,摄像头、传感器等所有感知设备,分属不同体系,也分别说着自己的“方言”。现在,他们统一说上了“普通话”,实现了“物视联动”。例如,“电鸿”摄像头拍摄的水浸照片,就可与电鸿水浸传感器发出的告警信息相互验证。


如此一来,一旦险情发生,告警信息与视频画面首先可相互验证,并在第一时间同步推送至指挥中心,供电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掌握险情。而且在暴雨等极端场景下,水务水位检测站也能与电力系统实时联动,提前预警水浸风险。


除此之外。


也是基于鸿蒙软总线技术,“近场运维”成为可能。摄像头、传感器等设备之间,通过自组网实现了跨越IT与OT的通信。而且系统运维也“无屏变有屏”,所有数据被汇聚在一张屏中,工程师通过“电鸿作业终端”,即可跨系统实时浏览所有设备数据,降低了人员技能要求。


平时为掌,火眼金睛


还有,日常巡检模式也被颠覆。


传统配电房由于缺乏智能感知手段,巡检频率低、很多隐患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暴漏。即使安装了摄像头进行远程巡检,也要对表计、指示灯、压板、开关、把手等每个巡视目标,逐一配置预置位。


这可不是项小工程,一间配电房就要人工设置几十个预制位,深圳这座18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,配电房又何止万个?


“AI+鸿蒙”方案中的“免预制位标定”,解决了这一问题,此又是智慧巡检领域的重大突破。搭载端侧万物检测大模型,“电鸿”球机具备了强大的AI捕捉与理解能力。


他就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样,可自主准确地找到每个巡检目标,并单独设置预制位,进行全景图片和细节图片的抓拍。同时,经过IVS1800的分析,可以精准读取表计的数据,把手和指示灯的状态。


此外,“电鸿”球机还具有“资产盘点”和“环境巡查”的能力。例如,可对灭火器等配电房资产的数量和位置,进行逐一盘点;再例如,可巡查施工后的工具是否带走,安全区是否存在易燃物品。


当然,还有些特殊情况。


传统人工巡查难以及时发现施工违规、动物入侵等隐患。“电鸿”摄像头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,可秒级捕捉安全帽穿戴、工作服穿戴、水浸、烟雾、明火、老鼠、猫等7类异常场景。更重要的是,基于“云边协同”能力,数据上得来,算法下得去,算法可持续迭代优化,可持续提升算法准确度。


即插即用,40秒上线


不仅如此。


过去,上线一台摄像头,工程师要反复跑现场,上站两次才能搞定,费时又费力。现在“电鸿”摄像头支持即插即用,40秒就能完成上线,很多工作一次就能搞定,上站成本直接省了一半,后期还能通过电鸿系统统一OTA升级,运维更轻松。


还有,智能配电房使用的“超级编码”技术,也是项实用的黑科技,前景和后景,动态和静态都被区分的清清楚楚。通过精细化的ROI算法,“超级编码”技术可实现像素级前后景剥离——仪表、指示灯等高价值目标,前景分配高码率,机柜等低价值背景,分配低码率视频。如此一来,在不改变视频质量的前期下,系统存储时间翻倍。这既节省设备投入,又减少了后期运维的负担。


深圳,“零停电”城市


目前,在项目一期中,“AI+鸿蒙”方案已经在深圳落地5000座配电房。


当然,这也只是开始。


未来,深圳供电局还将通过统一技术标准,将针对配电房的巡检升级,延伸至电力系统运维全流程,让每一次故障都实现“秒级响应、分钟闭环、精准修复”,让深圳真正成为“零停电”城市。

活动报名

sign up


关注官方公众微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