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6月13日,国网巴州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通过创新组合应用“人体外骨骼+绝缘脚手架+移动箱变车”三种技术装备,成功带电更换10千伏线路跌落式熔断器,全程实现作业人员“零强度”作业。此次作业不仅是新疆公司首次多重装备组合施工,也开创了南疆地区应用绝缘脚手架带电作业的先河,为山区2395户居民夏日期间可持续用电保驾护航。
一、作业背景与目标
本次作业任务为更换10千伏中萨II线1022主干线006号杆师范公变(315kVA)跌落式熔断器。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对山区空间狭小区域内的用户实现“零感知”停电作业。
作业采用分步实施的组合策略,关键技术点贯穿始终:
(一)移动箱变车保障持续供电(低压合环负荷转移)
接入一台630kVA移动箱变车,使其与待检修的师范公变(315kVA)并列运行,通过低压合环实现用电负荷的不间断快速转移。确保在更换熔断器期间,用户供电由移动箱变车承担,实现用电负荷零损失。
创新作业模式与技术要点:
1.变压器并列条件校核:严格从阻抗、电压相角差、容量比(630kVA:315kVA≈2:1)三个维度进行现场校核,确保满足并列运行要求。
2.低压保护调整:现场低压开关存在不支持反方向电流的问题,可能造成误跳闸风险。为此作业团队采取退出相关保护运行的策略,确保转移过程稳定。
3.合环点选择与核相:精准选择合环点,并使用移动箱变车的核相功能进行操作,确保合环瞬间相序一致、电压角度差在安全范围内。
行业价值:
此步骤的成功实践,为未来带负荷更换变压器、应对小区变压器长时间故障等场景,提供了高效、可靠的供电保障新方案。
(二)人体外骨骼+绝缘脚手架高效搭建
作业人员穿戴人体外骨骼辅助,在作业点附近快速、安全地搭设绝缘脚手架作业平台,为带电更换熔断器创造安全、稳固的高空作业条件。
效率与体验提升:
人体外骨骼的引入,有效减轻了作业人员的体力负担。搭设绝缘脚手架的时间从常规的约2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,效率提升近50%,切实实现了作业人员“零强度”作业的理想效果。
外骨骼辅助力调节:
作业前需通过调整器精确设定合适的辅助力强度,避免产生反向力干扰操作。
提高本质安全方面:
后期将会改进更高绝缘性能(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)的外骨骼装备,或严格限制其在安全距离外的辅助应用。
二、经验总结与行业意义
此次“人体外骨骼+绝缘脚手架+移动箱变车”三重组合应用的成功,是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和集成创新,具有多重意义:
1.技术集成典范:成功验证了多种新型、实用技术在复杂现场作业中的协同应用效能,为类似场景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组合拳”模式。
2.效率与安全双提升:外骨骼大幅降低体力消耗,缩短准备时间;绝缘脚手架提供安全作业平台;移动箱变车保障不间断供电,三者结合显著提升了作业整体效率和安全性。
3.用户体验极致化:真正实现了检修作业对终端用户的“零影响”,是“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极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体验。
国网巴州供电公司此次创新实践,不仅高效完成了检修任务,保障了民生用电,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融合先进装备、优化作业流程、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配网检修新路径。其“组合应用”的思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,为电网企业持续提升配网运维智能化、精益化、隐形化水平提供了有力借鉴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装备的持续优化,“无感”检修将成为配网运维的新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