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供电局青年创新团队研发国内首套防水浸型设备,攻克了传统配电设备“水浸即断电”的行业难题,实现“设备水下3米带电运行超72小时,柜内干燥无水渍”的目标。该设备防护等级达IP68最高标准,获CNAS、CMA双重权威认证,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;其防护等级、水浸深度、水浸时长、温升控制等指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。
“我们的创新种子其实萌发于一场极端特大暴雨的‘浇灌’。”深圳供电局青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伍炜卫说。2023年9月7日,一场极端特大暴雨打破了深圳的平静,雨水浸泡电力设备,严重影响电网安全。次年,广西、海南等多地相继出现水浸灾害。深圳龙华供电局青年创新团队直面抗击特大暴雨作业的痛点,面对被水浸泡的环网柜、变压器,他们大胆提出了一个想法:研发一套全面防水的设备。
以往汛期及台风天气,供电运维多通过增设防水挡板、堆放沙袋或“搬迁上楼”改造等方式开展防涝工作,但传统防汛物资存在搬运储存不便、寿命短等问题,“搬迁上楼”又面临费用高、选址难的困境。为此,深圳龙华供电局积极落实党建带团建“六个一体”工作部署,推动青年创新与职
工创新一体开展,落实党组织、团组织负责人联系青年科技骨干机制,成立青年创新工作室,迅速组建10人青年创新团队开展技术攻坚,创新提出“让设备自己潜水”的集成式智联创新方向,通过重构设备密封结构与绝缘防护,提升配电设备自身防水性能。
保障密封效果同时实现高效散热是研发的首要难题。“最初试验时,设备通电久了就过热冒烟。”团队成员钟子安回忆,在后续研发中,团队先后经历了注水泄漏、温升失衡、绝缘失效等百余项挑战,但团队始终没有放弃,将“水下供电”这一“不可能”拆解为密封结构、散热效率、绝缘防护等数百个技术点。历经13个月攻关、数千次试验,这些难题被逐一攻克。2024年9月,团队成功研发国内首套防水浸中低压配电设备,实现微正压全绝缘全密封新结构、全密封耐水套管与航插结合新接线、机械操作航空复合新材料、“三保式”透明化无人远控新开关等6项技术首创和5项技术改进,确保设备完全浸入水中仍可连续带电运行至少72小时,有效解决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配电房受潮、浸水难题。今年3月,设备在深圳龙华供电局正式并网运行。
目前,防水浸型设备已纳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新产品推广计划,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向地铁、海上风电、沿海易涝区等更多场景推广应用。“我们要让‘水下生命线’遍布更多城市,为建设韧性城市电网注入青春力量。”项目负责人伍炜卫表示。